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财政部对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增加我校协同创新中心与跨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能力,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效应,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博士、硕士、本科、访问学者及高级研修培训等的多梯队人才培养机制,确立覆盖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理论培养、拔尖型人才的成果输出的“全方位、立体式”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打造成国内商贸流通方向应用研究型高级人才的第一培养高地。
本学期,协同创新中心与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统计学院、计信学院联合培养了共计12名硕士研究生,中心根据现代商贸发展前沿和热点,专门开设了两门专业课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流通革命与商业模式创新”,全校共有20多名硕士研究生选修了课程。
3月28日,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中心研究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本次活动由中心郑红岗老师带队,走进下沙电子商务产业园、水晶城购物广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下沙电子商务产业园同学们走进电商服务企业、电商运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对电子商务发展和商贸业互联网+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在水晶城购物广场,企业负责人详细向同学们介绍了现代城市综合体的业态布局、产品组合、营销模式、经营现状、线上线下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同学们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通过本次考察学习,不仅使同学们对现代商贸流通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更为同学们建立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的实践课堂,强化了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致力于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次校外课堂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经历非常难得,非常有帮助。今后,协同创新中心会将校外课堂建设纳入研究生日常培养的常规性工作,努力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2015年3月30日
附: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商贸卓越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优势,打破传统的单独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对象方面不仅培养专业学术性人才,而且有针对性的探索建立实战性人才培养机制,并且建立社会和科研协同单位在人才流动及智力共享机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以及校内各二级学院共同开设商贸流通专业类课程,并与商务部政研室、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特产集团、阿里巴巴、香港利丰集团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关于安排杭州下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现场学习的通知
各位同学: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商贸卓越人才培养平台。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财政部对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增加我校协同创新中心与跨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能力,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效应,自成立以来,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博士、硕士、本科、访问学者及高级研修培训等的多梯队人才培养机制,确立覆盖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理论培养、拔尖型人才的成果输出的“全方位、立体式”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打造成国内商贸流通方向应用研究型高级人才的第一培养高地。
根据本学期“流通产业革命”(郑勇军老师)选修课、“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肖亮老师)选修课的课程安排,第四周、第五周(3月23号―4月3号)周一、周四晚10-12节合班调整为现场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本次拟安排同学们前往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水晶城城市综合体进行实地学习。
活动时间:3月28日全天,上午8:30分学校下沙校区大门口集合,中心统一安排车辆
参加人员:郑红岗老师带队,全体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原则上必须参加(无论是否选修两门课程),如有特殊安排需向中心郑红岗老师请假。本次现场学习计入期末学分。
报名时间:3月21日至3月25日止
报名方式:微信报名,或加入QQ群:378170079
具体工作安排见附件1:
时间 | 地点 | 内容 | 人员 |
8:30 | 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大门口出发前往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产业园 | 浙江工商大学郑红岗老师带队,全体学习人员,约20人。 | |
9:00 | (1)到达园区 | 浙江工商大学老师带队,全体学习人员,约20人。 | |
9:05-11:15 | (2)参观园区: 实地学习 | 由相关园区负责人对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运营模式、企业现状、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现场介绍。 | 浙江工商大学老师带队,全体学习人员,约20人。 |
12:30-15:00 | 水晶城考察 | 浙江工商大学老师带队,全体学习人员,约20人。 | |
15:00 | 返回浙江工商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