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促进形成并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的优势,畅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内贸与外贸、区域与区域四大子循环。但受体制羁绊和利益冲突等束缚,在扩大内需并畅通四大循环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梗阻”现象。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联通城市与农村的重要通道,链接全球要素资源的重要窗口,现代流通体系既是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抓手,也是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在更大范围把国内市场联系起来,更大程度地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利用起来,将庞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及其带动的投资需求转化为畅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动力,为有效应对当前复杂严峻国际形势,破除区域壁垒、行政壁垒、部门壁垒和内外市场壁垒,促进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高层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基于上述背景,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教授撰写专著《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流通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机理与对策研究》。
本书以促进形成强大统一国内市场,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导向,系统阐释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逻辑、内在机理、关键路径与应用对策。从理论研究视角出发,厘清了现代流通体系和双循环两个重大战略概念的内在逻辑,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四条关键路径及其机理谜局;从量化评价视角,构建了中国双循环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中国流通业畅通双循环的能力评价模型,量化评估了中国流通业畅通双循环的现状及能力瓶颈;从案例研究视角,通过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具象化案例研究,提炼总结了可复制推广的“浙江经验”;从应用对策视角,提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中国方案”,即战略目标、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四个层次构成了理论阐释→量化评价→案例研究→应用对策的完整研究链路,拓展和丰富了现代流通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