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研究员就 《花钱买健康的势头越来越盛 健康消费,新蓝海该怎样入局》话题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

作者:发布时间:2024-05-17浏览次数:14

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教授就《健康消费,新蓝海该怎样入局》接受《浙江日报》采访,并发表文章《激发更新动能》。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消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健康消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鲜词汇一度引发热议。这项顶层设计,顺应了百姓的需求——市场上,健康生活类小家电走俏,健康饮食受追捧,医疗旅游前景看好。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健康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走进千家万户。健康消费的风,吹来了新颖的生活方式,但一些新问题也随风而至。

研究消费领域多年的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形容健康消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消费者为了保障健康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都可算健康消费。”他说,健康消费横跨一、二、三产业,既包括基本的健康医疗服务,也包括“互联网+医疗”、可穿戴健康产品和线上体育服务等新型消费方式。

“脆皮青年”是网络流行词,是部分年轻人对身体或心理状况不佳、容易受伤的自嘲。这个流行词也进入了肖亮的视线。在他看来,近几年消费群体已经有明显变化。“保健、养生的主体,已经不局限于上了年纪的人,或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肖亮说,老龄化趋势、慢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等,都在日益强化人们的认识:健康非常重要。

肖亮认为,健康消费的新需求也促使相关市场不断外延、细化,包括运动、睡眠、饮食、美妆等多个维度。“多重因素驱动着市场的转型升级。未来,健康产业有可能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柱。”

针对浙江中医药、生物医药等大健康相关产业发达、山水资源丰富等特色,今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的《2024年省促进消费十件实事》中提出:拓展康养服务消费,提升中医药膳等传统养生服务,拓展森林旅居等新兴康养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养老服务品牌。“浙江老年人口多,养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企业适老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有效匹配。”肖亮表示。

在肖亮看来,休闲旅游、文体健身、体医融合等也可以纳入健康消费的范畴。如今的浙江,“健身过节”正在成为新时尚。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体育娱乐用品、中西药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达到80.1%、19.6%和超过10%,增速均较快。

“目前,健康消费整体的流通渠道、体系以及行业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肖亮认为,需要进一步建立规范、有序、放心的消费途径。同时,市场监管和相关政策对电商平台、商家的约束尤为重要,尽可能在源头上杜绝问题。“保健品向来是投诉最多的领域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的健康素养不够,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上当受骗。”肖亮建议,将医疗健康相关课程纳入义务教育,从小培养科学理性消费意识,打造全社会健康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