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地消费者反映潘多拉“销量萎缩”“正在撤柜”……潘多拉逐渐消失的同时,其他轻奢饰品纷纷也在中国市场遇冷。肖亮教授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现在年轻人追捧有市场热点的时尚潮流,一些轻奢缺少创新、故事陈旧、材质廉价,更容易被平替。
不是没有自救,“潘多拉”们也在试图找回年轻人。潘多拉主打丹麦“童话”风格外,与迪士尼、《王者荣耀》均推出跨界联名珠串,被放在店铺门口显眼处展示。走进店铺,店员也会多次提醒“有联名、节日款”,希望找到消费者需求点。此外,它还保持快速更新,每季度会有1-2次上新,每次新款达二三十种。
“潘多拉”们的反击不止于此。肖亮认为,轻奢品卖不动并非偶然,作为一种“拔草”性情绪消费,与“网红产品”相似,往往具有时间限制。如果没有持续性话题、社会热度,轻奢品牌影响力会被逐渐淡化。此外,轻奢定位也略显尴尬,上有奢侈品巨头,下有同款平替,“这些也正是‘潘多拉’们的软肋。”如今,在消费习惯上,年轻人发生了明显变化。再叠加轻奢行业“卷”起来,特别是金饰设计水准大幅提高,硬通货黄金同样可以做出品种繁多的串珠。“与潘多拉的S925银、琉璃串珠相比,金饰投资避免与装饰性兼具,在市场竞争中有压倒性优势。”肖亮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同样的钱,用来买故事,还是买“真金”,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