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中国流通青年60人论坛”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2

4月27日,第二期“中国流通青年60人论坛”在线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是“如何把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相结合——以商务领域为例”。

本次会议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浙江工商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北京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和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共同承办。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黄海,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代表,以及中国流通青年60人论坛成员出席本次交流活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浙江工商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邱毅主持。

王永贵对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一直以来,浙江工商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举办智库建设工作会,加强制度集成创新,推进商大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王永贵从“全面深刻理解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做长期的跟踪研究、锻炼智库报告的笔头功夫”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对智库研究的看法。他认为做好智库研究工作,首先要强调乙方思维,充分了解研究需求提出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历史脉络,系统思考研究选题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将自己的研究专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持续开展跟踪研究,不怕坐冷板凳,不断累积资料、完善机理研究。最后,要勤于练笔,学会智库报告的写作风格,提出准确的观点和精准建议,在面对重要应急性智库研究任务时,快速高效地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黄海围绕“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进行了主题发言。他以亲身实践,分享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生动案例,在上世纪90年代,黄海带领团队将商业连锁经营的学术研究转化为政策研究,推动国内流通现代化;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通过深入研究商业对外开放问题,为我国加入WTO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表示二者结合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中央的关注和群众的愿望紧密结合;二是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基层的实践经验结合;三是把理论的、国际的普遍规律同中国的、本地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从商业角度来说,既要学习、吸收国际经验,同时也要考虑中国特色。

在期刊面对面环节,荆林波及国内知名期刊代表们对王永贵校长和黄海会长提出的观点表示高度认同,并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选题方向和文稿要求。

李凌静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旗下多种刊物对论文、智库报告在选题立意和审稿流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王燕梅介绍了《中国工业经济》在学术论文和智库报告方面的重点选题和方向。王振霞作了题为“流通经济学选题的思考和展望”的分享,并介绍了2024年《财贸经济》商贸流通领域的重点选题方向和文稿要求。郑英龙介绍了《商业经济与管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对文章选题的要求,以及在评审中的关注点。在交流过程中,上述期刊负责人、编辑部主任还分别回答了参会人员关心的问题。

在经验交流环节,浙江工商大学肖亮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徐振宇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李立威教授等专家,分享了个人将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相结合的体会、经验与思考。

把基于理论探索创新的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家地方发展的智库研究结合起来,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要求和挑战。本次交流活动围绕“如何把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相结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思想碰撞,在研讨过程中,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一是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有着共同的要求和出发点,两者都要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需求。二是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术研究可以帮助智库研究发现新规律,智库研究可以帮助学术研究彰显政策价值。三是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可以在多个维度融合,是同一知识产品在面向不同读者群体时的不同呈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