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是打造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处理好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支持浙江创造性贯彻‘八八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10月15日《求是》杂志刊登的文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落实共同富裕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但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仍面临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产业发展差距等一系列堵点和痛点。
电子商务是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应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字乡村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首先,电子商务可引领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推进加快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次,电子商务有利于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物流公共服务水平,拓展农村商业网点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美好生活获得感,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最后,电子商务还可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并提供了大量自主创业和分时就业机会,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培育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新增长点,具有 “扩中”“提低”的突出作用。可见,利用电子商务破解农村地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区位不佳、资金不足和产业滞后等发展瓶颈,将农村地区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是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的创造性探索与创新性实践。
本书聚焦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关键路径、典型案例和主要对策,开展了以下研究:第一,融合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子商务理论,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梳理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总结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和框架模型;第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生态价值实现、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小农户视角出发,探究电子商务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农民收入“扩中” “提低”的机理,进而揭示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第三,基于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现场实地调研,总结了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现状成效,并从电子商务赋能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物流快递进村、收入“扩中”“提低”四个主要场景入手,剖析了制约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瓶颈;第四,基于多案例和跨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四个示范场景入手,总结提炼了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浙江模式”和“中国经验”。第五,提出深化电子商务赋能“农产品进城”场景、“工业品下乡”场景、“物流快递进村”场景和“扩中提低”场景的思路与对策。